第125章 夜色很美风很凉-《明朝第一国师》
第(2/3)页
哼,他急着去表功!
“王贤弟,不是我不肯引见,实在是为兄也是人微言轻啊!这样吧,你且带人先上路,过几天……好吧,十五之前,我必定给你个准信,如何?”
黄齐贤也是无奈,他本心就是想独占资源的,功劳也好,宠信也好,摊在大伙儿身上,自然就薄了。可虑者,万一有人后来居上,大好的机缘就成了一场空了,这叫他情何以堪?
可他也不能明着拒绝王之臣,因为想要做成这件事,光靠他自己不行,他必须得拉个够分量的同盟。王之臣也是差点就中了小三元的人物,在江南士林中颇有声望,样貌也比他黄某人强上许多,是个很有力的臂助。
随让世风如此,以貌取人者这么多呢?
引见就引见吧,如果拖到十五还不能固宠,还能如何?对方不会自己上门投贴吗?至少,他也有个同乡的名目不是?
“好,君一言。”想了片刻,王之臣下定了决心。
“马一鞭。”两人轻轻击掌,就要分道扬镳。
他俩嘀咕了老半天,其他士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毕竟是除夕夜,天寒地冻的,在外面卖呆可不是什么好享受。
就在这时,一行人远远走了过来,只转头看了一眼,黄齐贤就愣住了。
京中多权贵,车轿都不罕见,看似随心选择,实际上里面也是有说道的。
轿是尊贵的象征,太祖定制,京官三品以上方许乘轿,在京四品以下和在外官员只能骑马,不许坐轿。谢丕是吏部侍郎,乃是正三品的大员。因此没急事的时候,都是坐轿。以彰显身份。
而官员们的随从也是多少有别,公爵十人,侯爵八人,伯爵六人,一品官至三品官也是六人,四品官至六品官是四人,七品官至九品官二人。
当然,过了这么多年,很多规矩都执行的不那么严格,就算品级不够。坐坐轿。享受一下也不是啥大事。不过,那是在地方上,在京城的话,多少都要有所顾忌。
尤其是近,随着京察一天天的接近。整个京城都弥漫着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谁敢在这等风口浪尖上犯这种不必要的忌讳啊?
所以,来的八成是个大官,而且看到那支队伍的规模,黄齐贤也是暗暗咂舌,随员居然有十个!一前一后都有人打着灯笼,看这架势,莫非是哪位国公来了吗?
其他士也是一阵骚动。
看到大人物应该做什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选择。不过大抵上不出几种选择。
首先是上前拦路,投稿或者喊冤。
投稿在唐宋时期比较流行,那个时代想成为进士,就得先扬名,找个大人物求评,就是所谓的行卷了。名人。而且还是掌控权力的名人,其效应自是非凡。
喊冤在后世流行过一阵,原因么,咳咳,谁知道呢。
再有就是赶紧逃跑了,免得被开道的警车七十码什么的,当然,这也是后世流行的。在明朝的京城,百姓遇官,只需侧身避让,就没人会挑理了。
行卷在后世不流行了,但对在场的士们来说,却也是个机会,万一对方看到这里这么多士在,停下来跟大伙儿聊聊天呢?礼贤下士,不就是这么个调调么?
要是看对了眼,顺便再收个学生什么的,那就是天降奇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