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总不能半路上跳车吧? 空驴车就算加速了,有啥用? 拿来挨打? 倒也不是不行。 比如大明官员最爱的廷杖。 被打屁股了,还要美滋滋的把臀肉割下来,风干珍藏。 如今的大汉,也有廷杖一刑,陈伏甲就挨过。 廷杖放在【铁屁股】上,完全可以视若无睹。 要是哪个官员,吃了廷杖,刘恪想要收买人心,主动下场把廷杖揽到自己身上。 作作秀,应该还是可行的。 好吧,还是太抽象了。 不过四次定向天命,除了【天子祥瑞】,都有一定用处。 要说歪池子,倒也没有特别歪。 至少四个天命,都是老刘家的。 两个是刘裕身上的。 和以前一样,定向up,一半一半。 抽完之后,君威只剩下237点。 刘恪想了想,今天的手气还可以,没有抽出负面的。 索性再抽几个。 “系统,再来两次随机!” 发展到现在,君威都是几千几千的入手。 以往100君威就能抽一次的随机天命,刘恪多少有点看不上了。 不过拿零头来试一试,小赌一下,也不是不行。 【叮!恭喜宿主已获得不可思议的天命,请自行查看!】 刘恪一眼看去。 【阴兵过境:你的阴兵部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人闻风丧胆不敢敌】 可能是刘裕池子的一丢丢余量,这个天命也和刘裕有点关系。 与刘恪之前抽到的【猪王】天命如出一辙,刘裕的孙子,宋明帝刘彧的。 刘彧是扮猪夺位,因而得位不正,皇位不稳。 登基之后,各地叛乱。 突然有一支阴兵横空出世。 这支阴兵部队,由已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名将苏峻指挥。 部队有三千多人,将士都身穿东晋甲胄,个个面如锅底,往往在夜间向叛军发起攻击。 他们在冲锋陷阵时,每人都从嘴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个个刀枪不入,使人不由想起传说中的“森森阴兵”。 而自这些“阴兵”参战以来,战必克,攻必胜。 很快就协助刘彧的王师,扫灭了各路叛军,“猪王”也因此坐稳了皇位。 而刘彧稳固皇位之后,所干的第一件事。 甚至就是颁布了表彰“阴兵”最高指挥官苏峻的诏书。 他还从国库拨出专款,为苏峻建了座规模宏大的“苏大将军庙”,更将阴兵一事坐实。 “.” 刘恪忽然陷入沉默。 说这个天命没用吧,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人闻风丧胆不敢敌”,效果也太霸道了。 说这个天命有用吧,它限制了“阴兵”。 从哪儿去弄支阴兵来? 刘彧那支阴兵是怎么弄来的,他也不知道啊! 不过刘恪倒是知道,刘彧这个人擅长装神弄鬼,而且极为迷信鬼神。 刘彧甚至就是靠着鬼神一说,把刘子业忽悠得去射鬼,才找着机会弄死了刘子业,夺得大位。 而且刘彧在宫中,相关忌讳也特别多,以至于内外常常担忧触犯忌讳,人人不能自保。 就连移动床铺和修理墙壁,都要首先祭拜土神,让文人做文祷告,搞得像大祭祀一样。 估摸着,也真就只有这种皇帝,才能玩得转儿【阴兵过境】。 因为他自己都信啊! 【妄想症:你可以使自己陷入妄想】 “.” 只能说不愧是随机,这个直接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了。 要不是系统科普,刘恪看着剪影,甚至都不知道出自哪个君主。 这个格外抽象的天命,出自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 查理六世统治法兰西时,常常被称为“疯王”。 是个偏执狂,而且极其容易暴怒,还有精神疾病“玻璃妄想症”。 他相信自己的身体,是玻璃做的。 和刘彧那种装猪睡猪圈吃排泄物的,还真不一样。 这位是真的。 以至于在玻璃妄想症发病的时候,查理六世会拒绝动弹,一连几个小时,就那么一动不动地坐着。 正是由于查理六世的妄想症,法兰西再次陷入一片混乱。 封建主之间矛盾重重,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为争夺查理六世的摄政权,而混战不休。 城市居民和农民,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多次骚乱暴动。 而在其统治后期,带嘤海盗们更是趁机重启了百年战争。 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兰西现在还挺复古的。 便宜没好货。 抽了两个不知所谓的玩意儿,刘恪有些意兴阑珊。 不过也不知道是因为这些年,系统的抽象,已经大大降低了刘恪的期待值,或是他的底线已经被无限度拉低。 竟然觉得,这次抽的还行。 至少有个【老司机】,搭配若干开车天命,已经定下来北伐打开局面的方法。 也解决了以南伐北,马匹数量不足的问题。 毕竟骑兵在这个时代,还是占着天然优势的。 而刘恪虽然能够通过海贸,掠夺他国财富,大量对外借贷,解决粮秣、犒赏问题。 但东南亚显然是买不着马的。 很快,船队已经回到了置壁港。 港口边,是以萧元常、廉汉升为首,领着一些手头上暂时没什么要事的文武,亲自迎驾。 他们就在那口“昭武帝灭东胡水师于此”的石碑旁边,静静等候着。 船只入港。 先下来的不是皇帝。 而是一批批先行一步的货物。 船上堆满了来自吕宋的珍宝。 昂贵无比的各式香料,哪怕都屯在箱子里,也能闻到一阵阵异香。 晶莹剔透,如同月色的珍珠,令人心醉神迷。 淡蓝色的稀世宝石,制作精巧的玉石雕刻品。 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还有极为奇特的花露结晶,以及平日里难以寻得的艳丽珊瑚。 三年五载都见不到多少。 但在商船上,都是论箱装。 而文武官员们,看见的,大多都是箱子没有了,直接放在外头的次品。 饶是如此,也足够惊人。 充斥着船只货舱的财物,令人眼花缭乱。 港口迎接的文武官员们,已经是惊叹不已,目瞪口呆。 虽说经历了世家叛乱,但文武大臣之中,仍旧有不少世家子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