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喜事? 都蝗灾了,这还能是大喜事? 石周曷阿虎狐疑的看着自己这个嫡次子。 石周曷阿宣,平日里是有点小聪明。 但如果连大贺楚材,都拿不出一个足够稳妥的办法,甚至还说出了“尽人事,听天命”的话语。 以石周曷阿宣的能耐,又能够做什么呢? “你说来听听?” 不过石周曷阿虎还是给了儿子一个发言机会。 毕竟他实在不想重修武侯祠,也不想吃蝗虫,更不乐意写罪己诏。 石周曷阿宣煞有介事的说道: “调动将士们来灭蝗!” 嗯? 用军队来灭蝗? 乍一听觉得不靠谱,而且是前所未有之事,谁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而那些将士们,又是否愿意放下身段灭蝗,也是个未知数。 可石周曷阿虎细细一想,这还真是个办法。 和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同了。 行伍并非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进,大有出身低下之人。 石周曷部的兵马之中,更是鱼龙混杂,不仅有东胡人,有汉人,甚至还有川南的各种土著。 而且军队从事民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虽然以往没有过扑灭蝗灾的事情,但类似屯田的事,也没少做。 大多懂得些许田间之事,真要做,肯定也做得来。 再说了,大贺楚材之前所忧虑的事情,不也就是担心无法上行下效,地方州府效率低下,不能在蝗虫起飞之前,将之扑灭吗? 而有了大军相助,不仅能防治,也能进行及时扑灭,态度也表明的很清楚。 甚至还有骑兵! 即使稍有不慎,让蝗虫群起飞了,以骑兵的速度,说不定也能赶上! 若是真的能够以大量的兵马,随时待命,能够投入到灭蝗之中。 那一定可以将蝗灾,都遏制在初始阶段。 很可能,遭灾的就只有汉中一地,让蜀中幸免于难! 这可是大大利于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石周曷阿虎忽然就激动了起来。 他当汗王当了这么些年,再怎么不体恤民情,都知道得治民才能治国。 尤其是他向来,都是以强权威压统治整个川蜀。 一个不甚,很容易遭反噬。 万一蜀中腹地,也因为被逼的太急了,逼出来一支归义军,石周曷阿虎,也不知道自己还能苟多久。 万一皇帝又跟个二愣子似的,单盘匹驴冲到蜀中来给他脑门来个天女散花呢? 他可没有第二波蝗灾能够应对了啊! 至少,得趁现在汉军抽不开身的机会,将蝗灾的影响压到最小。 多少能挽救一下自己的风评,治下也会更稳定一些。 而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石周曷部、乞颜部、蒲前部,三部齐出,是可以拦住大汉北伐的。 虽说皇帝连番几仗打的漂亮,但都是防御战,没有任何攻城略地,大汉疆土也没有扩张半分。 这就给了他充足的时间,来解决内患。 大贺楚材见石周曷阿虎有些意动,虽然说不太上来,但心里总觉得不太妙,立即上前劝道: “汗王,现在正值战时,兵马不可轻动!” 在他看来,即使汉军现在被堵住了,也不能随便调度兵马。 蝗灾的事情,让地方解决就够了。 如果按照他的献计,由石周曷阿虎日食百蝗定人心,加上积极治理,蝗灾后续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没必要冒着风险,调用大军灭蝗。 石周曷阿虎知道大贺楚材的意思,但他并不认可: “你是臣,本汗是君。” “有些事情,你能接受,本汗却做不到。” “本汗要是下了罪己诏,又重新修筑武侯祠,岂不是就自认过错了?” “本汗能有错吗?!” 大贺楚材在心头叹了一声,石周曷阿虎的想法,他也能理解。 作为君主,认错很难。 尤其是在东胡八部,这个崇尚强者的大环境之下。 你可以暴虐弑杀,但你不能做错事儿。 就算错了,也不能认。 不然,可就有人质疑你的统治了。 石周曷阿虎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果他统治石周曷部的方式,是像蒲前永固那样,比较柔和,又一力推进夷狄应和,推广汉人文化,事情可能还有转机。 可以试着认个错,道个歉。 但他这种以个人威望,强压手段进行的统治,正是最不能有错的一种。 石周曷阿虎摆了摆手,道: “荆北的兵马,本汗自然是不会抽调的。” “但我部在南方,不还有着五万兵马吗!” “那韩起的能耐,你我都看得明白。” “汉军北伐,甚至已经推进到荆北了,他却一事无成,只能固守交趾。” “守城有余,进取不足。” “加之川南地形复杂,又有大量土著,鱼龙混杂,哪怕我军一时间吃了败仗也无妨。” “别说是那韩起,就算是刘雉儿亲至,也进不了半步!” 石周曷阿虎对这一点还是很自信的。 自古以来,都是听说得了蜀中之地,伐南中,自北往南打。 可从来没有过,从交州打到川蜀的离谱事情。 难点就在于地形,以及大量土著的复杂形势。 不仅要能打,还得懂得治理。 石周曷阿虎指着石周曷阿宣,笑道: “你倒是为本汗出了个好主意,比你那不成器的兄长,有用的多。” 他当即也有了决定,道: “川南有五万兵马,本汗就从中抽调三万,用来扑灭蝗灾。” “余下两万,呈守势即可,量那韩起也攻不下。” 石周曷阿虎做出的决定,还是很谨慎的。 他觉得,哪怕在川南剩下的两万兵马,全被打散了。 只要往深山老林里一钻,就能借助地形与土著,不断迂回作战。 纵然不能反攻,也能让汉军无法寸进。 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点。 川南的兵马,本来就是他留着用来双路齐攻威胁大汉,专门打大汉兵力不足的刻意之举。 是他先陈兵川南,那刘雉儿才不得不派韩起,分兵驻守交州,防止老巢被偷袭。 说明韩起十有八九,是个善守的将领。 现在他不威胁交州了,那是给大汉面子,这么一直被逼得只能固守的汉军,哪来的胆子敢主动发起进攻? 这大汉朝廷,善军者,无外乎刘雉儿与岳少谦,其他人,都欠缺几分火候。 大贺楚材见此,也无意再劝,反正他也不打算跟着石周曷部混,这破船趁早跳了的好。 天底下的明主可太多了,哪怕东胡之中找不出来,我投汉还不行吗? 不过那十万精锐西军,还是最关键的。 必须得将这支兵马,拿到手中,后续如何行事,才能有所保证。 而石周曷阿宣见着平日里速来嗜杀,对几个儿子也颇为苛待的老父亲,竟然采纳了他的建议,甚至还夸赞了一番。 整个人直接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父汗体恤民生,不惜动用精兵治灾,孩儿钦佩之致!” “但有所需,孩儿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哈哈哈!” 人都是喜欢听吹捧的,尤其是烦心许久,好不容易有了灭蝗办法的石周曷阿虎。 石周曷阿虎心中畅快,当即道: “宣儿,等到兵马回师之后,就由你调度治灾!” “是!” 石周曷阿宣内心振奋不已,这可是三万兵马! 他从不受重视的嫡次子,一跃成了调度三万兵马的大将军! 大哥死的真好啊! 汉帝也好,北伐军也好,都好! “退下吧。” 石周曷阿虎又望向大贺楚材: “大贺部的麒麟儿” “这次,你也有功,可随宣儿一同治灾,事成之后,当有大赏!” 毕竟总的方针,还是大贺楚材提出来的,功劳肯定少不了。 石周曷阿虎也不会吝啬这点赏赐。 而且石周曷阿宣虽然有点能力,但坏毛病一大堆。 虽说作为嫡子担得起信任,能够放心让他单独带兵,可就怕他一时间得意忘形,顺手带着大军打猎去了。 因而,让大贺楚材看管一二,多少也能约束一番。 石周曷阿虎对石周曷部的未来,多少也有了些希望。 等自己年事已高后,让石周曷阿宣继位,虽然能力不如自己,但有大贺楚材从旁辅佐。 应当也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两人很快离去,各自准备。 石周曷阿虎孤身立在殿中,显得有几分冷清。 他忽而拿出来了一个竹筒。 这应该是刘宾的遗物了。 当初刘宾就是在殿中,定下了以蝗灾抗汉的计谋。 竹筒摇出了一个小吉出来,足有四成把握。 只是随后刘宾就被他逼着,和石周曷阿邃一同去往荆北。 而后被澡盆子打得,兵败身死。 “刘宾啊刘宾” 石周曷阿虎一阵唏嘘,像是回忆起了从前。 虽然他对刘宾,多少有那么一些不信任,但这也是难免的。 他这个汗王,是弑父上位,甚至对自己的亲儿子都不会完全信任,又何况是刘宾这么一个外臣。 不过再怎么不信任,两人的感情,也是真的,不然刘宾也不会以汉人出身,做到在石周曷部中,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他也下意识的摇起了竹筒。 当啷—— 一个竹片掉了出来。 “这是.小吉吧?” 石周曷阿虎捡起竹片,面色有些黑。 “小吉.四成。” 虽然他刚才反驳了大贺楚材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但有些事情,还真就不是人事能够完全顾及到的,必须得看几分老天爷的脸色。 “不对,之前刘宾占的四成,失败了,那这次的四成,肯定会成功。” 石周曷阿虎一向不信这玩意儿,但今天也不知怎么的,竟还自己宽慰起了自己。 —— 汝南郡,西平县。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年头弄个军训,居然这么难。 刘恪接手种轩,开始训练归义军将士的第一天,就差点把自己给气到了。 得亏是最初张议平练了一阵,种轩又练了一阵,还有通过守城,获得了不少实战经验。 不然这群家伙,绝对上下左右都分不清,连军令都听不明白! 现在勉强算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的程度,上升到了小学生外出郊游的地步。 能听懂指挥,有一定组织纪律,但不多。 没亲自练过兵,刘恪的办法也不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