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渐入佳境-《孤女罪妻:将军偏宠溺》


    第(2/3)页

    正要关上时,忽然一只手抵住了一扇门,小桃吓了一跳,扭头看时,发现是司马攸,正想叫他,司马攸却做了噤声的手势,小桃忙住了嘴,指指房里意指问他是否要进去。司马攸点点头,跨了进去,转身关好了门。小桃愣了一会,半晌方惊喜起来,连忙走开。

    司马攸怕吓到秦书映,进房之后轻咳了一声。

    秦书映闻声就坐了起来,问道,“是大人吗?”

    司马攸点了烛台,走进离间,说道,“是我。”昏黄的烛火映衬得秦书映的脸色更惨白了……

    她不解,问道,“大人是要来拿什么东西么?”可是他已经月余不曾踏进房门半步,也不见他缺了什么啊。

    司马攸把烛台放到床头的小机子上,在床沿上坐下,说道,“这也是我的房间,我回来睡,是天经地义吧。”

    秦书映睁眼看着他,一副疑惑地样子。

    司马攸也没管她,站起来宽衣。秦书映微微怔了会,自觉地往里让了让,给他腾个位子。

    在秦府的这段时间,两人一直同吃同住,现在,似乎有点习惯了……

    司马攸躺下,吹熄了烛台,不久,呼吸声越来越沉,像是睡着了。秦书映强装坚强,其实心里十分思念母亲,尤其是夜深人静,她甚至一度恍惚……现在司马攸在身边,忽然感觉心里踏实了……她不自觉的往司马攸身边靠了靠,司马攸微微扬起了嘴角,继续睡。

    中秋之前,皇帝终于定了扬州刺史的人选,是吏部根据吏治考核结果遴选的户部正四品度支司郎中唐叙。唐叙考课成绩突出,而且度支司掌管天下财赋的统计和支调,深谙税赋征收与管理,治理扬州一地,甚是妥当。此人由户部尚书许韧举荐给吏部,司马煦年对其考核后举荐给皇帝。司马韬其后还特意诏他进宫,听其讲述对扬州税赋管理的看法。唐叙对当前各通商口岸的市舶司管理弊端甚为熟悉,力主对市舶司管理进行革新,健全税制,并认为扬州会稽郡治理区域较大,不利于刺桐港发展,建议将会稽一分为二,再设建安郡,主要为刺桐港服务。

    司马韬对唐叙的论述十分赞赏,当即着翰林院拟旨将唐叙调任扬州刺史,同时对司马煦年和许韧的知人善用进行嘉奖。在经过多次补缺举荐后,司马韬渐渐发现司马煦年“善识人”,相比之下,司马仰举才一味投皇帝所好,秦天麟和司马休则用人唯亲,两者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想借此拓展势力,远不如司马煦年的客观公正。在唐叙一事后,司马韬有了调整朝中权臣职务的想法……

    中秋时节,司马韬在宫中设宴,皇亲国戚、朝廷百官,齐聚一堂赏月赏灯。

    皇帝本将司马煦年安排在自己右侧的一桌,让其以宗亲身份与诸位郡王同坐,但司马煦年推辞,一是自己年少位卑,不足以坐此尊座,二是他提起司马攸与秦书映新婚,自己也成婚不到一年,两家可能有不少家常事要聊聊,希望皇帝准其与司马攸等人坐在一起。司马韬听其所述也有道理,就不再勉强。

    才坐下没多久,沈霁月就发现司马攸与秦书映似乎默契多了,两人话虽不多,但也一直没断过,秦书映说话时,司马攸还不自觉地往秦书映身边凑,不时点头微笑,偶尔还给她斟酒布菜,嘘寒问暖。相比之下,司马煦年时不时就要应付前来祝酒的大小官员,反倒冷落了自己。沈霁月不知司马攸与秦书映何时开始郎情妾意,甚是好奇,见司马煦年也没空理自己,就起身走到秦书映身边,拍拍她示意一起离席走走。

    秦书映看了眼司马攸,司马攸也同意了,不过在她俩临走前,他向沈霁月笑说了句,“嫂夫人多多包涵,书映新婚不久,不懂礼仪,你可要多教教她。”沈霁月见他一副半笑不笑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在提醒自己最好不要提自己以前做过的某些事,便回道,“司马大人真是好礼貌,终于知道称呼嫂夫人了。”

    司马攸顿了顿,连忙说了句“嫂夫人请”,便坐下喝酒吃菜,不敢再看她俩。

    沈霁月笑了笑,就拉着秦书映走出了宴席。来到一僻静处,两人开始并肩而走。

    秦书映倒先开了口,“霁月姐姐,以前……是书映的不是,请你和司马大人都别放在心上……”经历过赐婚、亡母,以及与司马攸的互相谅解等种种人生大事后,如果秦书映还不能从司马煦年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也太不正常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