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楚地劫难-《我,大明头号反贼》


    第(3/3)页

    “下官汉阳通判袁倡,城下果真是梅巡抚?”

    “正是老夫,袁大人,可否打开城门,放老夫入城?”

    袁倡看了一眼离城足有两里地的义军阵营,想了想便回道:“梅巡抚请稍等,下官这便命人开门!”

    很快,吊桥放下,城门打开,袁倡亲自下了城楼,带着一队人马前来迎接梅之焕。

    看到梅之焕身后带来的礼物,以及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袁倡不禁好奇道:“梅公,您从何而来?”

    梅之焕指了指身后的义军阵营道:“从那而来!”

    袁倡一听,当下眉头一皱,“梅公已然降了江西的莫问?”

    梅之焕点了点头。

    “既以降贼,梅公此来何事?”

    梅之焕拿出记载死亡人数的本子说道:“特送城外各村死伤百姓的人数而来,我身后这些,是侥幸活下来的。”

    袁倡看了一眼梅之焕后面的人,见他们个个表情憔悴,身体瘦弱,一眼便瞧出不是军人。

    “楚地造次劫难,我身为汉阳通判,真是难辞其咎!”

    “袁大人不必自责,流寇势大,你能守住城池,保住城内百姓,已经非常不易了,老夫得知汉阳百姓正遭屠戮,特意请命我家主公,邀其领兵北上,解救百姓,也解汉阳之困!”

    听到这话袁倡还能说什么呢。

    他一个朝廷命官,没想到到头来却让一个反贼给救了。

    他长叹一口气,说:“知府大人遁逃,汉阳群龙无首,我本想以身殉国,幸亏你们率军赶到,否则这汉阳如何能守得住,梅公此来,怕是特来做说客吧?”

    见袁倡已经说开了,梅之焕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他说:“我主莫问,乃当世明主,爱民如子,又具韬略,乃不世出的雄主,袁大人一腔报国热血,老夫深知,但是当今朝廷腐朽不堪,大明早已积重难返,天下百姓无不盼望明主出现,解救万民,扫清华夏。”

    “袁大人,你已经为朝廷尽力了,这汉阳再守下去,不过白白损耗百姓性命而已。”

    袁倡深吸一口气,道:“罢了,我袁倡尽力了,梅公高风亮节之人,都愿降那莫问,我一区区通判,又何需坚持呢!”

    梅之焕三言两语就说服了袁倡,莫谦得到消息,当即带兵入城。

    不过为了不激起城内百姓的抗拒,莫谦只带了两千人马入城,剩下的大军全都扎营在城外。

    义军军需物品不足,要进城采购,负责采购的士兵也会按照市场价付给百姓钱财。

    汉阳百姓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部队,又因为感恩他们收敛了城外的亲人,对义军将士纷纷交口称赞。

    袁倡看到莫谦所率义军的军容和军纪,顿时自愧不如。

    他知道,若论军纪而言,官军连人家义军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汉阳轻松到手,武昌府彻底孤立无援。

    莫谦不急于攻打武昌,而是把兵马缓慢再度送过长江,并且每日都往城中射入劝降书,希望守城官兵能够开城投降。

    武昌府内还有三万兵马,莫谦跟张献忠打了两场恶战,兵马损伤不小,兵力已经低于城内守军。

    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

    莫谦兵马还没人家城内守军多,如果强力攻城,怕是得牺牲不少将士。

    而且他带来的轰天雷已经所剩不多了,虽然已经往江西去信,命令他们抓紧制作,但是起码也得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送来。

    所以眼下最好还是先不攻城,先围起来,打心理战。

    等大军休整几天,等时机成熟后,再一战拿下武昌。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