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那个神秘声音六-《老公今天我又倒霉了》


    第(3/3)页

    雪峰禅师就把自己所学的禅法心要讲述了一番。岩头禅师听了后,便高声说道:“你没有听说过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岩头禅师:“真正的契悟,在于直下承当。假如你宣扬大教的话,所讲言语,必须要从自己胸中流出,要能顶天立地而行。”

    雪峰禅师闻后大悟,连忙起身礼拜。”

    “五代时的后汉刘王礼请云门禅师及其寺内僧众到王宫内过夏。刘王及其眷属供养众僧,并向他们问法参禅,莺莺燕燕,热闹非凡,唯有云门禅师一人默然端坐。

    有一位值殿的官员,经常看到这种情形,于是向云门禅师请示法要,云门禅师总是一默,并不作答。

    这位官员有所契悟,便写了一首诗贴在殿前。诗中写道:

    大智修行始是禅,

    禅门宜默不宜喧,

    万般巧说怎如实,

    输却禅门总不言。”

    “有一次,诗人白居易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修行?”

    惟宽禅师:“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各处异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皆不离于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惟宽禅师:“心本无损,云何要修?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一切勿起念!”

    白居易:“不起垢念,当然是应该的,不起净念,怎么可以呢?”

    惟宽禅师:“黄金虽好,但金屑进入眼睛是会致病的。乌云会遮蔽天空,白云同样也会遮蔽天空。”

    白居易:“无修无念,又何异于凡夫?”

    惟宽禅师:“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无明和执着的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宜太勤,亦不得忘失。勤者近于执着,忘者即落于无明,此即是心要!”

    白居易有悟,后终于成为佛法的践行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