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雄烈之声惊满堂-《虎痴》


    第(2/3)页

    曹操见状,进言道:“本初,董卓进京,虽倾巢而出,然大批部曲来不及进京,屯聚在渑池、安邑一线,足有数万之多。此刻便是我等驱董出京的最佳时机,万不可迟疑不决。”

    袁绍仍旧沉吟不语,鲍信急道:“奉天子回宫路上,信与许太守已查探清楚,董卓此番进京亦十分仓促。其麾下勇将,唯中郎将徐荣、胡轸二人随行,诸如牛辅、董越、段煨、张济、李傕、郭汜、樊稠等将校,都不在洛阳。董卓现可用之人,只那徐荣、胡轸及其弟董旻而已,司隶不可错失良机!”

    董卓麾下的那些将校,在当时都不是无名之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薄有威名或‘凶名’的武人。这跟董卓的履历很有关系,董卓一生参与的战事非常多,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鲜卑人入塞,董卓跟随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平定幽州、并州、凉州的叛乱;次年冬,董卓又破进犯三辅之地的羌人,俘虏上万人;之后一直到黄巾大乱前,董卓一直在大汉边境任职。黄巾乱后,卢植因宦官构陷被免职,董卓接替他讨伐冀州的黄巾;同年冬,又被调往三辅之地平定韩遂、边章等凉州人爆发的叛乱。再到去年,凉州又出现叛乱,董卓又被委以重任,前往平叛。

    单看这份履历,便知董卓绝对是身经百战,他属下的那些将校跟着他征战四方的老将,岂会是易与之辈?随便举两个例子:段煨,武威人,故太尉、凉州三明之一的段熲族弟,出身将门,带兵有方;李傕、郭汜,前者善于用兵,性勇猛诡谲,后者马贼出身,亦有用兵之才,时人多认为二人的领兵颇有章法,后世甚至有人觉得李、郭用兵当不在孙坚之下。

    鲍信一直担任武职,对当世的武人多有研究,他说的这些人,堂中诸公除开刚到洛阳不久许褚、戏忠外,大家都有所耳闻。曹操参与过平定黄巾的战役,对董卓麾下将校的勇猛更是亲眼见证过,对鲍信所言深以为然。

    这些人都不用全部到洛阳,只消来了半数,袁绍这一方就万难将董卓赶出洛阳了。

    曹操、鲍信苦苦进言,陈说厉害,袁绍脸色阴晴不定,在堂中反复踱步。

    王匡、荀彧、钟繇、高干这些人沉默着,话已经被许攸、曹操、鲍信说透了,如何决断,终究是袁绍的事。

    荀彧是很想说几句的,可他一来和钟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袁党成员,二来跟袁绍的亲密程度远不如其他人,三来现在谋划的是兵事,荀彧尚未有过什么兵事方面的成就,所以即便说了分量也不够,不如不说。

    荀彧、钟繇不说,他们的老相识许褚站了起来。

    许褚不喜戴冠,是以只整了整袍服,目光扫视堂中,方慢慢说道:“司隶,诸位高才,在下有话要说。”

    声音平平,语气温和,袁绍等不知许褚将言何物,目中皆带疑问看向许褚。

    袁绍说道:“仲康有话,尽请说来。”

    许褚脸色骤变,作慷慨激昂之状,大声道:“董卓,凉州一匹夫尔,适逢其会,违诏擅自御兵入城,其意再明显不过,妄图独断朝纲,凌驾于千万人之上。今宦官被除,海内无不雀跃欣喜,朝中无人不大呼快哉,山河重整,指日可待!何人之功劳?司隶与诸君之功也!”

    说到此处顿了顿,见袁绍、曹操等人多为自己之慨然而脸现惊讶,方继续道:“当次之际,董卓欲与诸君一决雌雄,我等皆为朝廷厚养之士,岂能退让?!董卓虽有雄兵傍身,有猛将为援,褚不才,愿为司隶与诸君之马前卒,进讨董卓!褚麾下部曲千人,俱怀忠义死节,又何惧西凉羌胡之辈!”

    满堂皆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