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权臣张牙舞爪,袁绍节节败退-《虎痴》


    第(2/3)页

    许褚与戏忠、郭嘉一同阅览书信,没想到这段时间,京都出了几件大事。

    皆是发生在朝廷里的事。一是罢免了司空刘弘,改拜董卓为司空;二是从陈留召回赵谦,改任九卿,拜张邈为陈留太守;三是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召回朝中。

    许褚最关心的颍川太守一职,仍旧没有定数。

    郭嘉淡淡道:“董卓之势已成,袁氏一族危险了。”

    从拜司空一事就能看出董卓之势渐强,大半个洛阳恐怕已经被他的西凉兵控制住了。而赵谦被召回,张邈任陈留太守,可以说是这个阶段袁隗、袁绍的唯一胜手。可惜黄琬被召回洛阳,升为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本是位极人臣的显赫之职,然今董卓与袁氏势同水火,什么三公九卿均可看成是荣誉职位,远远没有州牧来的实在,来的重要。

    州牧之说,本已被本朝弃用,只因黄巾之乱后,朝廷难以将政令传达到天下各地,有效地组织起对黄巾军的讨伐,所以不得已而为之,重新在一些地方设州牧一职,取代原来的刺史。刺史名义上只有监督之权,州牧可是兼领军政大权的一方大员。

    现在天下一共有几个州牧,许褚粗略一算,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哪怕算上董卓那个没有去属地赴任的并州牧,貌似也只有四个。

    刘虞、刘焉皆为汉室宗亲,董卓即便想把二人召回,也要看二人鸟不鸟他。黄琬就不同,他能力再强、名望再高,终是臣子,而正因他权力太大,掌一州之兵马,董卓无论如何要把他弄回朝中。

    黄琬的归洛,就是袁氏在洛阳节节败退的最好依据。

    郭嘉有些可惜地说道:“可惜如左将军、黄公等手握滔天权势的名臣,都选择听从了朝廷政令,否则以他们的名望、权力,董卓焉能在洛阳张牙舞爪!”

    戏忠附和道:“诚然如此,叹亦无用。”

    许褚嘴角一抽,笑看郭嘉戏忠。他们两严格来说都不是真正的儒士,是以有这样‘惊人之语’,似乎并不讲洛阳的朝廷,宫殿里的天子看得太重。

    “没想到张孟卓成了陈留太守。”戏忠又道,“在太傅府中时,张孟卓对主公似乎并不怎么另眼相看,若是曹校尉当了陈留太守就好了。”

    这话也就随口一说了,仔细分析曹操、张邈、以及曾经暗中期盼过自己能得陈留太守一职的许褚三人,就能窥探为何偏偏是张邈最终得了此职。

    许褚的情况很简单,出身低微,到嘴的颍川太守尚且吐了出来,何况是陈留太守。

    曹操则有些复杂,他在袁绍那边的地位很高,跟张邈是差不多的,而且虽说是所谓的‘阉竖之后’,但历任洛阳北部尉、骑都尉、济南国相、典军校尉等显职,资历、名望都是够的,曹操之所以被淘汰,只能说是董卓不想一个参与过平定黄巾之战、担任过西园八校尉之一的知兵之人为陈留太守,或再加上一个运气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