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一来,周泰跟蒋钦两人的进犯,纵使可能不胜,大败却是几率极小。但凡攻势受挫,两人只要约束部下返回江中,许褚能有什么办法?况且面对两个东吴名将,到了陆地之上,谁胜谁败还在两可之间。 许褚不禁心道:与周昕的较量关乎我在本郡的威望,此战不可谓不重要,周泰、蒋钦又远非我之前所遇到的敌手可比,看来是要谨慎一些。 继而环顾周围,却发现身边竟没有可以商量军情的人。不管是从前世所知还是当世所见,随行的四个士子里辛毗擅长谋算,疏于武略;何桢心思转的快,却长于施政方向;牵招后世虽有抗匈名臣的名声,这时候还略显稚嫩;史路就更不用说。 说不得,许褚这回要靠自己了。案上展开舆图,许褚提笔在阳泉县的两个渡口上点了点。 “你们说说,九**会在哪个渡口登陆?” 阳泉令总算等来了表现的机会,忙出声道:“依往常看,贼人均在东渡登陆。” 阳泉尉也补充道:“东渡不仅较近,而且更大一些,贼人从众甚多,此处便于舟船停靠。” 许褚点点头,沉思不语。忽瞥见牵招欲言又止,因而笑道:“子经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牵招是有话想说,可他毕竟年轻,又是第一次参与军议,自信不足。万一说错了,县中百姓被贼人摧残,那他不就成了罪人?但见许褚用满怀鼓励的眼神盯着他,牵招终究绕不过内心的意动,说道:“在下陋见,觉得不论九**从哪个渡口上岸其实都无所谓。” “噢?” “阳泉至多是中县,地广民稀,东、北两个渡口附近的百姓一则疏散,二则不多,可以马上派人去通知渡口附近的里长、里父老,让百姓往县城方向暂退;此法若成,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也能更准确的得知九**行踪了。” 诚然如牵招所说,大县设令,小县设长,阳泉虽置县令,其人口却比不得中原的大县,只是面积较大,最多可称作中县罢了。以此推断,两个渡口附近的里中百姓人数应当不多,现在就派人去动员百姓撤离,相当于争取了一段缓冲区。 许褚目视阳泉令、阳泉尉,见二人点头,马上下令,依牵招所言行事。 长江之中,斗舰之上。 周泰、蒋钦并肩站在船头,远眺江岸。 两人都是雄武之辈,值此寒冬,江风凌冽之际,均只穿了单衣,胸前、两臂肌肉凸起,双目迥然有神。周泰比蒋钦高一些,蒋钦微微扬起头,对周泰道:“幼平,昨日先行探马回报,阳泉县中似有贵人。你说会不会是就是许褚?” 周泰不太爱说话,甚至有些木讷,听了蒋钦的话,仅是点了点头,嘴里蹦出几个生硬的字符:“也许......吧。” 蒋钦又道:“若真是许褚,我等当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