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牛辅心里在想什么,徐荣一清二楚。 徐荣很清楚一点,董军之中,他是最特殊的一个,这个特殊除了他自己非是出身凉州之外,还有一点,便是他没有私曲,他的兵马都是董卓给的,董卓给他多少人,他就带多少人。但是帐中其他将领,包括身在伊阙关的吕布就不同了,牛辅、李傕、郭汜、吕布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私兵,这些兵虽也是靠着董卓来养,名义上是董卓的兵马,但到了最危急的时刻,都是听从自己的直属将领的。 牛辅的犹豫,一是因为这一仗接着打下去未必能见效,二是因为李傕、郭汜、李蒙等人,包括牛辅自己在内,都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 既然不一定能建功,那还这么拼命干嘛? 各怀心思的董军诸将,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通,最终达成一致,且休整一晚,若联军那边无意相攻,便退回关外驻守。 徐荣有心击敌,却也不好说什么。以大谷关为固,有洛阳为援,粮秣充沛,无有传输之劳,定然不会有失。今日已算一场大胜,董卓那边,诸将亦都有了交代。 次日一早,许褚等人当然不会有什么攻击的态势,牛辅便令三军拔营,退至大谷关处。 许褚、孙坚、曹操等见董军退去,便也下令退至梁县。 总体而言,这一仗确是讨董联军的又一次大败,但好的方面是,没有如身在洛阳的董卓、贾诩那边预计的将孙坚部尽数全灭,孙坚还是保留下来了近万人马。再有就是讨董联军确实是一盘散沙,但从牛辅等人携胜而退来看,董军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般团结。 再将此事拆开分析,于许褚来说,非但不是场败仗,相反,其实是打了一场大大的胜仗。 往大了说,救下孙坚的许褚,斩杀敌将胡赤儿的是许褚,因此此战过后,许褚的声名为之一盛,隐隐成了这一路当之无愧的首脑。往小了说,单救下孙坚一事,就很好的卖了个人情,以孙坚天性,他不会忘了今日许褚的相救之恩。 又一次返回梁县之后,许褚着手整顿兵马,可惜的是,梁县虽大,经历了数次战事后,县中的百姓逃亡的逃亡,应征的应征,眼下已没有兵源可募。念及此处,许褚不由心生退回颍川的想法。 招众人商议,大家的意见近乎相同,也都是想着回颍川重整旗鼓。 回颍川有好有坏,坏的一面,将梁县让给孙坚后,再行讨董,孙坚就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但考虑到孙坚部折损严重,倒也还好;好的一面,颍川的士族目前来说还是很支持许褚、曹操讨董的,颍川比邻司隶,是讨董前线,孔伷不能守,士族们为身家性命故,也只能将希望投在许褚、曹操身上,这样一来,许褚跟曹操就能快速地补充人力物资。 想通此节,许褚便找曹操商议。 曹操略一沉吟便同意了,他也想趁着难得的休战期,遣人去故乡沛国,甚至去扬州找陈温、周昕等人借兵。 听上去有些异想天开,可曹操认为从时间上来说非常充裕,他笃定这一次休战期将会非常之久,短则半月,长则数月。 似乎是为了印证曹操的猜想,退回颍川的路上,便传来了酸枣联军即将解散的消息。 对此众人也都见怪不怪了,酸枣诸公所作所为,早就预示了酸枣联军不过是场乱哄哄的闹剧,屯兵月余,除了鲍信、张邈,可还有人出过一兵一卒?连营数里的十几万大军,空吃了月余时间的粮食,待冀州牧韩馥不愿继续出粮的时候,于是便作鸟兽散。 这日到达颍川境内的养阴里暂歇,许褚来到曹操帐中,见曹操好整以暇地翻览着竹简,便笑着问道:“酸枣诸公已有退意,兄为何还如此气定神闲?” 曹操眼皮都没抬一下,淡淡道:“他们走了,我等反而更安全。” 酸枣联军一散,董卓的整盘棋就活了。原本来说,鲁阳、颍川、酸枣、河内对洛阳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态势,董卓不得不四处派遣重兵防范,哪怕是在河内、荥阳曾打败联军,仍旧不敢将两个地方的兵力全部调出来。牛辅本来是抵挡河内方面的主将,徐荣本来是抵挡酸枣方面的主将,这两人现在都不在自己‘应该’在的地方,说实话,即使身边有贾诩、李儒等谋士出谋划策,董卓依然有些心虚。不过换句话说,洛阳城中仍有董旻带着数万人马屯驻,董卓自己也还在,随时可以支援各方,这才让贾诩能从容布局。 如今酸枣的威胁即将不复存在,其中的内讧定也不止桥瑁与刘岱两个人,董卓方面得到消息之后,就不用在死死盯着虎牢关方向,完全能腾出精力来对付袁绍、袁术两人了——许褚、曹操再怎么折腾,对董卓而言,真正的威胁始终是袁家这两个战争发起者。 所以曹操才得出了‘酸枣一散,颍川更安全’的结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