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华歆的分析,可以说是鞭辟入里,将刘表可能起势的前因后果都表达的明明白白。问题是华歆刚来不久,不清楚袁术的脾气,他言语里的‘将军与孙文台起兵后,州中多事之秋’,不正是在质疑袁术么?所谓的多事之秋,明显就是在说故南阳太守张咨、故荆州刺史王睿的身死,以及故武陵太守曹寅的弃官而逃。 这些事情的发生,作为屯兵在鲁阳的此路最强诸侯袁术多多少少有点责任在,如果没有他的默许,孙坚能有这么大的胆子?便不是他授意的,因了孙坚投靠在他麾下,他也浑身是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袁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哪里还听得进去其他话。 忒自喝了杯闷酒,袁术怒气稍减,才说起梁县的战事来。董军已然退去,梁县暂时无碍,这亦是袁术心情不错的原因之一。不过接下来该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讨董,袁术还没有想好。他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当即就有一谋士出列回话。 “孙坚、桥蕤均是善战之将,将军英明,令他们驻兵梁县,故而董军不能克之,而将军之威名,从此天下得知了。” 袁术满意地笑了笑。 一旁沉默着的华歆不由苦笑,难道袁公路此公,非要先奉承他一番才能听得进别人的话么? 又听刚才说话的谋士继续道:“今虽赖孙、桥二将抵挡住了董贼的兵锋,可将军亦知,酸枣诸公不日即将星散,此时如若继续出兵击董,殊为不智。所以依属下之见,当收敛锋芒,休养生息。” 袁术重重点头,这个谋士说的与他不谋而合。 加之他还有一个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便是孙坚此人锋芒太盛,虽说名义上奉他为主,可实际上孙坚是孙坚,他是他,两者之间互相利用的成分更大一些。孙坚希望得到袁术兵粮上的支持,而袁术则希望孙坚能帮他抵挡强敌。假如继续讨董,孙坚必定又是先锋,届时若他大胜而归,恐怕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华歆不知道袁术是怎么想的,他只知道如果袁术真的放弃继续讨董,那胜利的果实极有可能会拱手让人,自己则是白白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白波军南下威胁董卓西去之路的消息已然传来,这时候董军与联军方面的形势十分微妙,如料不错,分散在洛阳各个关隘的董卓士卒,包括洛阳废墟里的董卓军队,每过一天,士气就会低一些,只要整顿兵事,静静等待时机,光复洛阳的丰功伟绩就在眼前了! 于是,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华歆再次出列苦谏。 “将军,歆有话说。” 袁术瞥了华歆一眼,冷声道:“华君且说。” “当初关东诸侯并起,天下士庶为之振奋,如今董卓后路堪忧,眼见就要西蹿,将军万万不可错失这个名扬天下的良机!” “什么良机,我看是董贼布下的陷阱!方才华君说刘表不能轻视,难道这么快就忘了?荆州广袤无边,是英雄起事之地,我又岂能置之不顾,将兵力损耗在击董上?” 华歆顿足道:“将军,阁下乃是袁氏嫡子,董贼暴虐,戕害了阁下的族人五十余口,老弱妇孺都未放过,若将军不进兵击董,恐成天下人的笑柄!” 华歆因为心急,话就说得有些重了,袁术勃然大怒,“华子鱼,我敬你为平原名士,你竟敢如此辱我!” 说着,酒气上来,就要拔剑。 华歆也是被气乐了,不避不退,伸着脖子立在原地,等着袁术来砍。 堂中其他人见状忙纷纷劝说袁术息怒,正此时,堂外来报,豫州刺史孔伷的信到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