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吐蕃妥协,归来的太子-《大唐远征军》


    第(2/3)页

    笼罩在大闽喜马拉雅边境的战争‘阴’云,几乎是一日之间烟消云散,昨夜还驻扎在乃堆拉山口对面的吐蕃南茹数万人的大营,一大早上已经人去楼空,仅仅留下一地的篝火痕迹,连牛马粪便都没留下。

    高原上缺乏燃料,干的牦牛粪可是最重要的燃料之一。

    吐蕃人走了没多久,一支大闽骑兵大摇大摆的轻快向回奔跑着,两个黄罗伞盖‘交’叉着护持下,年轻的闽人将军潇洒帅气的引领在全军最前面。

    王玄策的第二套方案,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吐蕃屡次袭扰大闽边界城市,倒不是在乎抢掠那点东西,用句现代化说,就是在秀肌‘肉’,向大闽表明,一旦与我吐蕃‘交’恶,后果将会是多么严重,整个边界都在他们的打击之下。

    所以面对吐蕃的毫不相让,李瑾用出了相同的策略,而且更加‘激’进。

    你能打我边界,我就能打到你首都心脏之地!

    汉朝与匈奴战争的转折点在于汉武帝,转折的重中之重就是汉朝组建了大规模骑兵,敢于出击匈奴腹地而且有能力威胁到匈奴的生存。

    大闽的骑兵在拉萨附近溜达一圈,烧了多少田庄部落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吐蕃的贵人们感觉到这种迫在眉睫的威胁,‘逼’迫他们下定决心与大闽站在一起。

    如今看来,这种策略很成功。

    乃堆拉山口喜马拉雅南部,正理来讲,已经属于吐蕃的国界,不过此时也没有人管,远远的,就有一大排的大闽旗帜迎风招展,迎接在那里。

    离得老远,带着厚毡帽,披着紫‘色’披风的中年男人已经领着数十个老头迎接了过来,眺望在眼里,年轻将军脸上‘春’风得意的笑容也变成了苦笑,赶忙催着马快跑了几步,然后在几人面前翻身下马,恭敬的拱起拳头鞠了鞠躬。

    “瑾见过王相公,见过萧尚书,见过各位大臣!”

    眼看着李瑾讨好的模样,来时候的一腔愤怒也变成了苦笑,王玄策无奈的同样拱拳一鞠躬,苦恼的回敬道:“见过太子。”

    “太子在草原游玩的可好?”

    王玄策还仅仅是暗喻着讽刺一句,被打发回来主持李瑾婚事的礼部尚书萧盛可怒气积累到了极点,鞠躬行礼后劈头盖脸的就直接训斥了过来。

    “殿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子乃是大闽储君,身系江山社稷,万民之盼,如此轻易带着孤军限于高原蛮荒,与蛮夷之辈生死相搏,万一有个好歹,你对得起对您抱有如此大期望的闽王吗?”

    老萧盛还真是七个好歹,千里迢迢从西亚赶回来,前脚到亚东关后脚就得知李瑾带着一千多骑兵到高原上武装自助大游行去了,好歹没把老头子高血压吓出来,要不是比他资格更老的王玄策压着,他都想驱赶闽王铁林大举进入吐蕃寻找了,也难怪一见面就这么大火气。

    可惜,他面对的不是知书达理的李让,白眼一翻,李瑾毫不客气的反驳了回去。

    “儒家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吐蕃蛮夷都侵略到了大闽边境之地,陷万民于水火之中,孤身为太子,怎么能不‘挺’身而出?就算父王在此,估计也会如此行事,当年平定天竺的北方大战,父王可是披甲执槊战在第一线的,这就是我们大闽王族!”

    一番话还真说的老萧盛目瞪口呆,不是没有话可辩驳,而是提到闽王,直接令他头疼起来,父子俩还真是一个德行。

    “太子怎么能这么比?那时候我大闽兵不过十万,还远遁千里水土不服,需要闽王身先士卒为全军带起士气,可如今太子你要被吐蕃人俘获,你有没有想过会给大闽带来怎样一场豪豪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