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喘息,亲耕下田-《大唐远征军》


    第(2/3)页

    底格里斯河岸边,数千个穿着短衫,‘裤’‘腿’挽到膝盖,扛着锄头的年轻汉子如同雕塑一般,分散着静静立在田地中,仿佛随时要上阵的将士一般随时准备着,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大柳树下。

    ‘春’风吹拂的老黄牛脖子下铃铛叮当作响。

    大柳树下,是个穿着绿‘色’官服的七县官,厚厚的毡帽两旁帽翅忽闪忽闪不停,帽檐下面,却是个高鼻深目,眼窝颇深的粟特人小伙子,他的眼睛也是瞪的溜圆,紧盯着身前一个刻满刻度的计时器。

    水滴一滴一滴的低落滴漏中,太阳也是越升越高,终于,当最后一滴水滴进了已经盛满的小桶内,反倒愣了半秒的县官以纯熟的唐语兴奋的大嚷起来。

    “吉时已到!‘春’神回归,开耕!!!”

    这话真如同发令枪一般,寂静了小半个时辰的壮年们犹如冲刺般冲了出去,无数锄头狠狠地铲进了大地,被鞭子轻轻‘抽’打在背上的老黄牛似乎也通人‘性’那般以一个冲刺劲头拖着沉重的铁犁,狠狠在地里拖出一道沟来。

    每个年轻人眼中都沉浸着兴奋,就连刚刚盯着时钟的县官儿都是领着师爷扛着锄头下了田,而且还有人一面轮着锄头一面还哼着悠扬的古老农谣。

    为了鼓动‘春’耕积极‘性’,大闽不单要求县官亲自下田,西印度公司还开下了赏格,各县城头三个完成开垦播种的种田能手,还分别赏赐一百,八十,六十贯。

    抢出点工作来,三年的工资就全挣出来了,来美索不达米亚垦荒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奖赏刺‘激’下每个人都是劲头十足。

    不光这一个县,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各个县上都是如此一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一股青‘春’的火焰似乎熊熊燃烧着,好久没有感受到热烈的燃烧了,年轻人的热情带动着原来美索不达米亚的原住民亦是热情似火的投入了生产中,人类的巨大力量在几天之内展‘露’无疑,整个大平原的地貌都被改变了,到处都是新翻出来的泥土,上面一点点冒出绿‘色’的秧苗。

    就连泰西封城附近的耕田亦是如此,不过这里耕种的可就没那么青‘春’了,一群半百的老头子呼哧气喘的弯着腰,轮一下,喘半天气儿,一大块旱田,半天也没耕出来多少。

    也有不少年轻人,却是更不务正业了,捋着宽大的衣袖来回伺候着,锄头没拎两下,擦汗递水倒是递数次了。

    这么多人中,似乎也只有最前方那个戴着草帽的庄重汉子最有架势了,宽大的士大夫衣袖掖在了后腰上,一把锄头轮的如同风车一般,虽然耕出来的垄沟歪歪斜斜跟狗啃的一般,好歹有效率,一上午时间,从阿拉伯攻灭‘波’斯帝国时期就已经荒废了的良田又是展‘露’出了半边大地憨厚的笑容。

    “君上,休息一会吧!”

    已经累的喘如狗,已经满头‘花’白的御史大夫李刚,礼部尚萧盛,还有年轻些的朝散大夫房遗直,大司农宇文节无奈的对视一会,从过来讨好的下属官员手里接过水与‘毛’巾,四个朝廷重臣又是戴着同样讨好的悲催笑容围了上来。

    现在他们几个肠子都后悔青了,由于闽王太过好战黩武,正好还赶上了朝廷开垦美索不达米亚,老萧盛挑头,四个人集合一大群御史共同上,劝李捷亲耕,以劝课农桑,鼓舞国民事农。

    谁知道闽王居然真这么实在,不但答应勤耕,还把文武百官都一块叫来亲自下田,大放豪言,要把京东二十里旱田全开肯出来,这要是二十个熟练农夫,一天时间倒是开出来了,不过对于二百二十七个朝廷大员来说,别说一天,一个月都肯不出来。

    当年就算李世民亲耕,也不过象征意义的用锄头捶两下,哪有玩真的的?

    眼看着一个个大臣同僚累的腰酸背疼幽怨的目光,老萧盛早就想劝李捷回宫了,可惜闽王对耕田还真来了兴趣,轮着锄头停都不停下,‘弄’得老萧盛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好不容易,借着李捷擦汗功夫,萧盛几个赶忙屁颠屁颠围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