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页

    与会代表们为团结公社取得的成绩献上了掌声。

    介绍完经验,宋恂又举例说明了几个社办老厂的发展情况,就打算进行收尾了。按照国际惯例,这会儿他是要代表集体表一表决心的。

    “团结公社社队企业的蓬勃发展,说明社队工业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不但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还能加速农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面貌的改变。为了保证社队工业的高速发展,团结公社会进一步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继续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号召全公社的干部群众上下一心,为把团结公社建设成为稳定高产的农业渔业基地,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公社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在整个会场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完成发言的宋恂终于暗舒了一口气。

    后半部分举手提问的人就比较少了,大家都在埋头做笔记,没有被人中途打断,让他思路比较清晰连贯,总算是一口气讲完了。

    下一个发言的干部已经候在了主席台旁边准备上台发言。

    宋恂不再耽搁时间,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鞠躬下台。

    不过,走到舞台旁边与下一位代表错身而过时,他突然想起什么。

    硬着头皮跟对方说了声抱歉,让对方稍等片刻后,他又重新折返回讲台。

    代表们以为他还有什么话忘了说,纷纷停下鼓掌的动作,不明所以地望着他。

    宋恂的视线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快速睃巡一圈,很快便锁定了一位手持照相机的中年女同志。

    他挠挠下巴,有些尴尬地开口问:“这位记者同志,能不能请你帮我拍张相片啊?”

    众人:“……”

    居然会有人主动要求记者给他拍相片?

    这脸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咋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问出口呢?

    宋恂赶紧解释:“那什么,这是我头一回代表集体来省里领奖,也是头一回站上这么高的讲台发言。我媳妇马上要生娃了,想看看我在全省最高的讲台上发言是什么样的……”

    他刚把照相机借给老袁,要是这么快就跟人家要回来,有点不像话。

    所以,这会儿就只能当着更多人的面丢人了。

    观众席里一阵哄笑,后面有一个年纪挺大的女代表帮忙撺掇:“记者同志,你就给这位小宋同志拍一张吧!”

    “就是就是,拍一张吧!”更多的人跟着附和。

    在宋恂后面排队发言的那位老兄也冲着台下喊:“记者同志,我们都不着急,你给他拍一张!”

    那位记者同志其实早就已经在宋恂发言的时候拍过了,她就是省委宣传部派过来,专门给每位上台发言的同志拍照的。

    不过,这会儿大家都在热情地帮宋恂说话,她也没扫大家的兴,拿着照相机走到舞台侧面找好一个角度。

    那些替宋恂说话的代表们,见到记者果真答应了为他拍照,像是共同完成了什么大项目似的,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宋同志,要不你再说两句,或者站到话筒前摆出一个发言的姿势吧。”女记者建议。

    让宋恂在上千双眼睛的盯视下拍照,已经很有压力了,没想到还得按照记者的要求摆拍。

    权衡几秒后,他重新站回主席台中间,握上话筒,说出了之前犹豫很久,却没有说出口的话。

    “也许一年的成绩说明不了什么,这种发展模式也未必适合所有基层单位。但是,我们团结公社愿意做一个试点,当一个先行者,替大家尝试新办法,总结新经验。希望明年我们海浦市南湾县的团结公社还能站上全省群英会的讲台,与大家汇报成绩,分享心得,接受考验!”

    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时,照相机的闪光灯也将男人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永久地定格在了相片上。

    *

    从主席台上下来,宋恂愣是在初春微凉的天气里热出了一脑门的汗。

    这张照片真是来之不易,回家得从项小毛那里讨点好处才能勉强找补回来。

    重新坐回自己的座位后,萧廷芝和陈锋,以及附近的几个海浦市干部都给宋恂竖了大拇指。

    萧廷芝对宋恂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却也指出了问题。

    “前面讲的都挺好的,不过拍照时说的最后那段话不对!不应该那么说。”

    宋恂也觉得这样说有点太高调了,容易招人惦记。不过,当时情绪到位了,又有了第二次发言的机会,他就觉得既然机会来了,那就抓住吧。

    萧廷芝板着脸说:“明年咱们肯定是站不上全省群英会的讲台的,对于这一点,说得不太好。”

    “书记,咱们今年努力拼一把,也不是没可能的。”宋恂低声道。

    “全省群英会是五年举办一次的,今年正好是建国二十五周年,所以按照惯例,今年办了,明年就不会办了,下一次是建国三十周年。”

    宋恂:“……”

    萧廷芝在他肩膀上拍了拍,与陈锋一起笑了起来。

    有了主动要求拍照的事在前,搞错了会议时间这种事好像也没什么了。

    即便知道自己闹了乌龙,宋恂依然像个没事人似的,每天按时按点地出席各行业的经验分享会。

    南湾县团结公社的三个人按照之前约定好的,在当天散会后,与另两个团结公社的干部,一起吃了顿饭。

    那两个团结公社在内陆地区,一个公社实现了80%的农业机械化,另一个公社的畜牧养殖搞得有声有色。

    三个公社的干部凑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都觉得能从对方身上得到不少启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