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3)页

    宋恂收起报纸,  目光从四人脸上滑过,最终定格在赵文静和吕薇的方向。

    “你们卖了那两瓶香水之后没交关税吧?”

    赵文静二人愣愣地点头。

    “知道在哪儿交税吗?”

    不知道。

    但赵吕二人还是乖乖点头。

    “那你们找个时间去补交一下关税吧。”宋恂不忘提醒,  “回头把回执交上来做个备案。”

    吕薇觑着宋恂没什么表情的脸,小心翼翼地问:“主任,那我们交了税以后是不是就没事了?不会被处分和开除吧?”

    赵文静在桌下拉了拉她的手,让她赶紧收声。

    巴不得领导彻底忘了处分的事呢,你怎么还特意提醒呢?

    倒是坐在她们对面的齐麟嗤笑道:“你俩都被人写举报信了,还想不伤半根毫毛全身而退呢?本来倒卖外国商品这件事就是错误的,你再做事之前能不能长点脑子!”

    吕薇与他是老同事了,  了解他的臭德性,  寸步不让道:“我们已经认识到错误了,要罚要批评也是领导说得算,有你什么事!”

    齐麟偷瞄了一眼宋恂,说:“要是你俩也像政工组的老秦似的被弄去开检讨会,  丢人的还不是咱们外办?”

    听他提起检讨会,  吕薇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什么,缩了回去。

    在对方仿佛等待审判的目光下,  宋恂正色开口:“碍于你们是初犯,犯错时也不算是正式的外事干部,所以单位内部暂时不予处分。但补交关税以后,每人要写一份检讨书,在下次的内部会议上进行检讨。”

    至于检讨书要写什么内容,那就看个人理解了。

    赵吕二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全县范围的检讨会就行。

    一直没怎么发言的陆胜利突然举手问:“主任,  如果下次再遇到外宾送礼的情况,  到底能不能收?”

    收受外宾礼品几乎是每个外事干部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今天是赵吕二人被举报,明天不知又会是谁。

    宋恂:“省外办给出的答复是,可以酌情接受。”

    “……”陆胜利是所有人里年纪最大的,向来是沉稳可靠的老大哥形象,这会儿却不淡定了,“酌情是什么意思?总得有个具体标准吧?”

    “省外办没有给标准,但我昨天给地区外事统战组的冷组长打过电话,商量了一个暂行标准。”宋恂刻意放慢语速道,“在外事活动中,所有礼品都可以接受。但是,除了小纪念品外,其余礼品一律上交县委办。登记造册后,在年底将由县委办,县外办,纪检组,县财政局,统一研究处理。贵重物品如果是送给单位的,则由单位使用,若是送给个人的,可以按照国内市价的五折优先处理给个人。”

    齐麟忙问:“什么东西算是小纪念品啊?”

    这也是没有标准的。

    “笔类,笔记本,手绢纱巾,玩具,以及烟酒食品这类容易变质的。还有其他价值在人民币三块钱以下的物品,如果大家收到了,可以自己留用。”

    宋恂的视线在几人面上扫过,问:“关于礼品的处理,还有问题吗?”

    几人提振士气,响亮回答:“没啦!”

    “那行,咱们接着往下走,谈谈之后的工作部署。”宋恂直接点了陆胜利的名,“老陆,你先说说,上次接待新闻代表团时,出了什么事故?”

    提起上次的接待,陆胜利便有些尴尬地搓搓手。

    “咱们第一次接待外宾没经验,给代表团安排了三辆大巴车,前面一辆上都是外宾,后面两辆上是随行人员。不过,我们把翻译也算在了随行人员里。原本这也没什么,但当时正在下雨,翻译所在的那辆车抛锚坏在了半路。这就导致外宾们到了地方以后,与接待单位的同志们完全无法交流,大眼瞪小眼将近一个小时……”

    当时那个场面,就别提多尴尬了。

    “你们当时跟外宾在一起吧?”宋恂问。

    “嗯。”

    “咱们这边一个会说外语的同志也没有?”宋恂不太相信,当初在大瓦房的时候,还有好几个能说英语和俄语的呢。

    “我们上学时学的都是俄语。”吕薇接茬,“接待外宾前,我们突击学了几句英语,不过只会简单的礼貌用语,不能深聊。”

    宋恂颔首,“这几年咱们与老美的关系破冰,交往的机会多了,而且很多欧洲和非洲国家也说英语,所以咱们外事人员的英语必须抓起来。不知你们平时听不听广播,省人广每晚八点有一档英语讲座节目,对英语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跟着广播学一学。咱们县外办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如果不乐意学英语,学别的语种也行,德法日朝鲜语都可以。”

    赵文静积极举手建议:“主任,跟着广播学英语的难度太大了,市师专也有英语系,要不咱们请一名英语老师,来给大家讲讲课吧?”

    有老师当然好,宋恂趁机说:“那请英语老师的事就交给赵老师负责了,另外你再跟师专联系一下,看看咱们两个单位能否搞个合作?我想在师专聘请几位老师,当咱们外办的外语讲解员,平时他们还照常在学校教书,外宾来参观的时候,请他们来帮忙翻译一下。”

    赵文静没推辞,承诺会尽量想办法跟校领导谈判。

    “咱们南湾县开放的单位算是多的,从县城出发直到下面的生产队,有二十多个地段和景点的讲解内容。这些介绍词,是需要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外事干部都烂熟于心的。等到英语水平提高以后,还要记诵英文版的讲解词。”

    宋恂不等大家发出哀叹声,又继续道:“除了这些接待外宾单位的讲解词,我们还得对外宾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提前进行准备。”

    齐麟挠头:“咱们怎么知道外宾感兴趣的是什么!”

    “在上次的接待任务中,我与几位外国记者深入地接触过。这些人带着与咱们隔绝了十几年的饥渴感到处攫取新闻素材。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食堂、菜市场、工资、储蓄、房租、税务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十分感兴趣,相当喜欢刨根问底,我们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准备一些材料。”宋恂顿了顿又说,“对于西方普遍关注的人口、住宅、交通、污染等专题,也要提前搜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以便及时应对外宾的提问。”

    会议室里的几人都打开笔记本奋笔疾书。

    宋恂当即按照不同的领域划分,将几个专题的任务分配给四人。

    “搜集这些材料时,尽量保证数据详实准确,到时候可以将咱们总结的材料提交给地区外事统战组一份。”

    工作交代下去以后,吕薇举手问:“主任,咱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按照团结公社那边的方法,在县城和左家门公社,弄几个外宾专用厕所?”

    齐麟持不同意见:“距离上一次接待外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下一次还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一年可能只来这么三两拨人,为了他们专门建那么多厕所,也太破费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