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页

    宋恂见到这些书时,也有点惊讶,但是与曾珊的想法正相反,他觉得这些教材太少了。

    他上大学那会儿,第一学期开学就发了近十本书。然而党校的教材只有一套中央党校编辑的《马列著作、主席著作选读》,整套书近百万字,被分成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学说四册。

    “就咱俩干吧。”宋恂让她捧着几本书先走,自己提了两摞书走在后面,“班里一百多人要一起上课,咱们既然当了班干部,不能连同学都认不全吧?正好趁着发书的机会,跟同学们认识一下,将名字和人对上号。”

    有几个女生宿舍他不好单独进去,所以才把曾珊也叫来干体力活。

    两人提着书,从一楼到三楼,挨个宿舍扫了一遍,基本将同学们都认全了。

    只不过,直到从最后一个宿舍出来,宋恂也没见到袁梅。

    他离开海浦前还带着项小羽和孩子们去了一趟袁书记家,跟袁梅约好了在学校见面。

    原以为对方早就来了……

    袁梅确实还没来报到,她在海浦被事情绊住了。

    赶在报到截止日的下午,她才姗姗来迟。

    “你怎么现在才来?”在宿舍见到袁梅,宋恂终于放下了心,“家里出什么事了吗?我昨天往你家打电话没人接。”

    “家里没事。”袁梅坐到板凳上,神色郁闷,“是我朋友的事。”

    既然不是袁家出事了,宋恂也就没再多问。

    “嗐,跟你说了也没什么。我这个朋友也考上了咱们理论进修班,你可能对她有些印象,叫黄春梅。”

    “体检的时候见过,不过她好像也没来报到呢。”

    宋恂对她印象还挺深的,海浦地区只有七个人被通知体检,黄春梅是唯二的女同志之一,而且不是在职干部,而是高中政治老师。

    “她恐怕来不了了,学校不放人!”

    “你这几天就是帮她跑这件事去了吧?”宋恂诧异问,“你出面帮忙也不管用?”

    连地委书记的牌子都不好使?

    “她是公办教师,学校不肯放人。”袁梅叹气,“她当时也只是听了我的建议,去报考试试的,没想到还真的考上了。她报考之前没跟学校报备,学校就抓住这一点不让她走。”

    恢复高考以后,学校的教学任务很重,她的政治课讲得好,今年的毕业班课程也早就排好了,学校不舍得撒手放人。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软的硬的齐上阵,许了她不少好处,最后还是把人留了下来。

    像黄春梅这样被单位卡住,没能来报到的,他们班有好几个。

    截止到理论进修班第一次开班会时,还有七人没能来报到。

    这次班会光是学员们的自我介绍就进行了一上午,邱老师还要开会,学员的自我介绍刚进行到一半,她就撤了。

    将后续事务交给了宋恂和曾珊。

    让大家加快速度将自我介绍环节快速跳过以后,宋恂站到讲台上举起了话筒。

    “咱们班今天应到120人,实到113人,后续还有7名同学会被补录进来。只看学校分配给咱们的教室就知道了,咱们班是四个平行学习班中,人数最多的。同时,咱们也是平均年龄最年轻的,我这两天简单计算了一下,咱们班的平均年龄是27岁……”

    下面有个男同学玩笑道:“完了完了,我们都是压着三十岁的线考进来的,给大家拖后腿了。”

    好几个男同学相互打趣着交换了年龄。

    宋恂笑了笑,将话题拉回来说:“咱们班的同学比较多,刚开学这几天大家可能连人都认不全,不过,咱们是两年制的进修班,总有认全的机会,不用着急。听说如今社会上流传着一个‘人生三大铁’的说法——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对吧?”

    下面有同学点头。

    “咱们这些人即将同窗两年,吃苦享乐在一起,算得上是老铁了吧?”

    同学们都笑着赞成,“算,人生第一铁呢。”

    还有人挑剔道:“咱们党校这个学习条件,算不上吃苦,比我们在生产队的时候可强太多了。”

    宋恂也赞同地点头说:“党校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既然提到了这里,我顺便与大家沟通一下咱们理论进修班在学习过程中的几条基本纪律。”

    总算说到了正题,大家纷纷拿出纸笔记录。

    “首先说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外出问题。党校不限制大家外出,但是每天十点前必须回到宿舍就寝。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宿的,可以提前请假,不过请假条需要副校长签字才管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