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所以,何夕起兵之初,就已经将方乘风招揽在手了。不过何夕并没有决定从海路南下进攻。并不是何夕没有这个想法。而是大明的战船不行,商船在何夕看来也不行。不符合大规模用兵的需要。

    无他,真要说起来,除却为了征伐日本打造了一批战船之外,大明压根就没有什么合格的战船,无他,而今大明的船,欺负大明周边的任何国家都是毫无问题的。

    甚至所谓西方列强的船,也比不上大明的船只。

    这种情况下,下大功夫去升级战船,实在是又些太浪费了。

    何夕并非没有从海路南下,直接攻打南京的计划。不客气的说,何夕密室之中各种作战计划,就好像总参的各种作战计划一样,都塞满了。从海路直扑江南,绕过长江天险的计划,从来都有的。

    但是,海路毕竟是有风险的。

    而且想要达到战略目的,作战军队数量不可能上,最少十万,一次性投放这么多军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不要说,何夕立足先变法,后南下的总方针在。海上的事情并不着急。而且何夕对海上的局面其实很满意的。

    最满意的一点,就是海上看似对抗其实合作的一面。

    毕竟,何夕开海以来,有无数勋贵在海上得到利益,但是得到利益最大的,其实也就那几家,方家与张家都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双方的利益大多都是在海上的。

    如果战事也波及到了海上,双方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如果不做生意了,他们家族的损失,谁来弥补,谁来买单?朱允炆吗?

    所以,为了能继续做生意,海上不能乱。但是为了给彼此后方一个交代,更多是给朱允炆一个交代,彼此一定要打。

    何夕与方家这么多年的交情,是有一定的互信的。何夕给方乘风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不许南军船只进入渤海,进入天津,不许中断,天津与营口的贸易。

    其余的,其实是方家的自由发挥。

    而张家就不一样了。

    往前数四五年,谁会知道,最后上台的人是朱允炆,张家与朱允炆可没有交情。张家必须想办法糊弄朱允炆。但是同时不能伤害到自己的利益。

    当然了,方家与张家的互信,也没有强大的。这种一言不合,在海上都打出真火的事情,从来不少。但是双方都秉承着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不骚扰商船。

    另外一个原则,是不激化海上的矛盾。

    而何夕也是支持这两个原则的。于是,不管海上打成什么样子,邸报之中都是一笔带过,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战争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