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在折进去一个指挥使之后。

    宋晟也只能放弃这地方争夺。

    在这个据点放弃之后,其他城外的支撑点也纷纷陷落,要么撤回城中。北军三面大踏步靠近榆林城外。就好像一只大手,紧紧的握住了榆林城。

    让榆林城喘不过气来。

    宋晟也喘不过气来,他下令问道:「山西那边是怎么回事?援军还不来吗?」

    -------

    距离榆林最近的援军,并不在关中,而在山西。

    此刻山西领兵是赵庸。

    赵庸很明白,如果陕北没有问题,山西依靠陕北,即便三面临敌,但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是,如果榆林一破。陕北危急,那么山西可就危险了。

    赵庸岂能不愿意救援榆林。

    他十分愿意救援。

    他此刻就带来数万大军在偏关。

    数万大军虽然不多。但已经是整个山西能挤出来的机动兵力的。

    当初桑干河一战,几乎打碎了山西军的脊梁。可以说将太原军的精锐丢到雁门关外。经过一年的时候,在赵庸手下,山西军也恢复了不少。但是问题是,山西的局势恶化的太快了。

    山西需要调拨很多兵马布置到晋南地区,防止进入怀庆府的北军向北进攻上党地区,从而数面围攻山西。

    那对赵庸来说,就太危险了。

    而且,这不仅仅是危险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南京对山西的支持断断续续,中间还有河南陕西地方的截留。从南京到山西的路程太远了。山西也就成为事实的后娘养的。特别是火器。在这个火器更新换代特别快的时刻。山西火器已经保留着洪武年的风格。

    而山西地方也想过自主建立铁厂。

    但是南京是不允许的。这样让山西军的战斗力几乎在原地踏步。

    其实这才是正常状态。但问题是,而今南军北军的战斗力都在提升,山西军的原地踏步,就显得很落后了。

    不管山西军是什么情况,赵庸都不能任北军大破榆林,只是碍于军队战斗力。出击大同,甚至进攻北京等方案,想都不要想了,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他能做到的仅仅是度过黄河救援榆林,只是而今,赵庸忽然发现,渡过黄河都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了。

    因为北军居然有了黄河水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