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尸蜡化的成因-《第一百次相亲当天,逮捕相亲对象》


    第(2/3)页

    除了白骨化的尸体,如果周围环境特别干燥,气温又很高,尸体在腐败前就迅速蒸发水分的话,还会形成干尸,这种情况在沙漠地区更容易见到。

    还有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冻尸,在极寒地区,人体死亡后尸体彻底冷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有的尸体皮肤颜色都不会有明显变化,和生前的样子基本保持一致,而且只要没有解冻,那么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除了这些稍微常见一点的尸体晚期最终状态,还有一种就是陈言面前的这具部分尸蜡化的尸体。

    所谓尸蜡化的尸体,就是尸体部分或者全部表面覆盖着一层类似油蜡的物质,整个尸体犹如被蜡封一般。

    这种尸体状态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形成的原因比较苛刻。

    人体死亡后,如果外界温度适宜,尸体内部会立即发生腐败反应。

    但是如果氧气浓度很低的环境,腐败反应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因为很多菌类的腐败反应都是有氧反应,一旦氧气缺失,这种反应就很难进行下去。

    在一些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腐败反应停止,尸体皮下脂肪却能够脱氧溶解,然后会从皮肤的毛孔缓慢渗出,在尸体表面结成类似油蜡的物质。

    最终形成了尸蜡化。

    但是,不是所有水中的尸体都能实现尸蜡化,空间相对密闭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在河里的尸体不会尸蜡化,因为流动的河水含氧量还是有的,水中的微生物也会作用在尸体上。

    再加上水中鱼类的啃噬,尸体最终会被分解。

    但是如果在淤泥或者沼泽中的尸体,形成尸蜡化的概率就相对大一些。

    而现场的尸体,因为处在密闭的储水罐中,接触不到氧气,空间又是密闭的,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才形成了现在的尸蜡化现象。

    “周围的勘察情况怎么样?”

    吴志国摇摇头:“这里是露天天台,以尸体现在呈现的状态,死亡时间初步判断至少在三个月以上了,这么长时间,风吹雨淋,什么痕迹都没有了。”

    “唯一有线索的是已经被破坏的锁头,但是上面并没有指纹。”

    陈言点点头,将覆盖尸体的整块白布揭开。

    既然现场没有任何线索,就只能从尸体上找线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