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司马道福见父王连这么绝情的话都说得出,一时间泪如泉涌。 正当她转身离开的时候,司马昱提醒道: “明日大长公主就将回去江陵,其子将与谢家女完婚,你一同前去观礼,顺带拜谒临贺郡公,我听说其子桓济也是风度翩翩,论家世,论相貌,不会委屈了你。” 司马道福在门口站住脚步,头也不回的说道: “女儿的委屈,父王又怎能知晓。” 而此时的司马兴男,还不知道自己为桓温、桓熙出了多大的难题,她回到公主府,就迫不及待的给桓温写信,说起自己为桓济寻的这门好亲事,一并将褚太后的私信给桓熙寄了过去。 翌日,五马渡口,众人齐聚。 司马道福的眼睛有些浮肿,让司马兴男很是惊异: “郡主这是何故?” 司马道福解释道: “今早与父王、母妃分别,多有不舍,昨夜又耽搁了歇息。” 司马兴男恍然道: “想必是王叔与郡主说起了两家的亲事,想当初,老身在出嫁前,也是整宿整宿睡不着。” 说着,司马兴男回想起自己刚刚嫁入桓家的日子,脸上不禁浮现起甜蜜的笑容。 而不远处的谢道韫,也没比司马道福好到哪去。 她明白,自己在与桓熙完婚后,必然是要随丈夫移居长安,今后与父母、兄妹们难有再会之时。 谢奕虽然不愿去江陵,但还是专程前来送一送女儿,谢道韫在母亲的怀中哭成了泪人。 一旁的谢玄倒没有那么多的离愁,他反而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江陵与桓熙相见。 少年人最是仰慕英雄,而桓熙的所作所为,倒也配得上英雄二字,他在伐蜀时与袁乔并列首功,如今又收取关陇,又如何不让谢玄推崇。 “阿姊,伱莫要悲伤,等过上几年,我就去长安投奔你,也要闯出一番功名。” 谢道韫闻言,破涕为笑,唯有谢奕凝眉思索着这番言语。 谢玄与小皇帝司马聃同岁,都是只有八岁,但相较于司马聃,谢玄小小年纪,就已经在父亲、叔父面前展露出他的不凡之处。 谢奕虽与桓温不睦,但也觉得谢玄若能往桓熙麾下历练,将来必成伟器。 一番不舍的离别之后,司马氏姐妹、谢母及其子女纷纷登船,至于李势夫妇,则在昨天被随着书信给送走了。 ...... 荆州,江陵。 李势夫妇与书信一并送来了临贺郡公府,桓熙完成了对李媛的承诺,自然长舒一口气,立即派人将他们先行送去长安,与李媛团聚。 至于司马兴男的家书,则让桓熙大感头疼。 书房内,桓温拍案怒道: “糊涂!愚妇!我就不该准她去往建康! “自作聪明!惹出这等祸事,居然还在信中与我沾沾自喜,以为给济儿安排了一桩好婚事!” 桓熙在旁无奈叹气道: “父亲,可还有补救之法?” 桓温余怒未消,哼道: “事已至此,莫非还能悔婚不成。” 明明是自家上门求亲,如今又反悔这桩婚姻,多少有点欺人太甚。 要是小门小户也就罢了,司马昱可不是普通的宗王,还是朝廷的辅政大臣,朝廷再怎么暗弱,也不能这般欺辱。 桓熙也知道悔婚是不可能再悔婚了,思来想去,终得一计,他提议道: “父亲,关陇沦陷多年,胡风甚烈,文教未兴,我在北方缺人辅佐,不如在二弟完婚之后,将他们夫妇送往长安,也能助我一臂之力。” 桓温闻言,双目一亮,这确实是一個好办法。 只要让桓济离开南方,处在桓熙的看顾之下,这桩婚姻对于桓氏来说,就没有太大的隐患。 桓温以手抚须,不由颔首道: “嗯,济儿身为我桓家子弟,也该为家业出力,岂能终日游戏无度,只是他才疏学浅,不可委以重任,免得耽误了大事。” 其实就算桓温不提醒,桓熙也只打算在幕府给桓济安排一个闲职。 “孩儿遵命。” 父子二人议过此事,正当桓熙告辞离开的时候,桓温又叫住了他,神情尴尬道: “方才为父一时气极,在言语上冒犯了你母亲,切记,此事不可传与外人。” 桓熙点点头,然后伸出五根手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