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高平郗氏-《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3)页

    此人不求宦达,否则,以其父的遗泽,郗愔早就贵为一方诸侯了

    至于能否请动郗愔重新出山,王坦之、王彪之等人是一点也不担心。

    士族深谙狡兔三窟之道,琅琊王氏有王彪之忠于朝廷,又有王羲之等人与桓氏暧昧不明,而陈郡谢氏同样如此,谢尚一心为公,但谢家之女谢道韫同时又是桓熙的妻子。

    如今豫州刺史之位摆在郗愔面前,王坦之料定,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接下。

    毕竟郗愔之子郗超与桓温、桓熙父子走得太近,陷得太深,有朝一日桓家如果是像王敦、苏峻等人一样倒台,一如谢尚担忧陈郡谢氏一样,郗愔也得担心郗超为宗族带来横祸。

    而出任豫州刺史,就是王坦之等人送来的一份礼物,能够让高平郗氏两头下注。

    人活一世,无非为了名利。

    郗愔担任豫州刺史,为晋室尽心竭力,在青史之上,留下忠贞之名。

    哪怕郗愔是与桓温处处作对,即使桓氏代晋,莫非桓温还能因为怀恨在心,要将郗愔处死。

    不看僧面看佛面,郗超为桓家鞠躬尽瘁,勤勤恳恳这么多年,桓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他的父亲治罪。

    更不会因为郗愔的行为而迁怒于郗超。

    既然没有后顾之忧,郗愔又怎么会拒绝朝廷的征辟。

    豫州刺史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烫手山芋,会夹在建康与襄阳之间难以做人,两面受气,王羲之当年就是因此辞掉了江州刺史。

    而郗愔却可以毫无顾忌的向朝廷表忠,偏偏桓温无法反对。

    翌日,清晨。

    司马聃在正殿召开朝议,商讨该是由谁来接替谢尚出任豫州刺史。

    亲桓氏的大臣们自然是因为桓温的奏疏,而为谢弈摇旗呐喊,但谢弈却遭到了亲晋室的大臣们的一致反对。

    众人相持不下的时候,会稽王司马昱出面,举荐目前正在养老的郗愔重新出山,立即赢得了包括王坦之、王彪之在内,一众亲晋室的大臣的赞同。

    而亲桓氏的大臣们的反对声音,就没有对方反对时那么激烈了。

    毕竟于情于理,郗愔看上去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是桓温不得不接受的人选。

    群臣在殿内争议一番之后,最终还是支持郗愔接替谢尚的声音占据了上风,由司马聃拍板,当场下诏,派遣使者前往章安县,召郗愔入朝,册封官职。

    而亲桓氏的大臣也在下朝之后,第一时间派人将这一结果送往襄阳。

    天子已经做出决定,不是他们能够反对的,下一步的动作,还是要由桓温亲自定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