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傅友德之罪-《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危机就是这些新人凭什么听自己的?而不是听他们上司的。

    朱允炆也效仿北京的做法,准备在京师建立军校,他当校长,从而更好地掌控军队。本来吧,朱允炆没有想过让傅友德参与这一件事情之中。.

    毕竟,在朱允炆心中,这些人是未来军队的骨干。如果傅友德参与其中,傅家的影响力就有些大了。

    只是,傅友德今天的表现,也让朱允炆思索,不能强硬的将傅友德给拿下来。毕竟,傅家与他还好合作很多年的。已经有了太子。

    总不能将来,还要换太子吧?

    所以,他想做出让步。

    让分给傅友德一些利益,换取傅友德让渡前线兵权。

    只是傅友德并不是这样想的。

    傅友德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知道陛下心意,盛庸此人,陛下知道吗?」

    朱允炆说道:「知道。浮河之战是他打的。」

    傅友德说道:「其实军中最熟悉北军战法的,不是别人,正是盛庸,老臣毕竟年纪大了,身份也高,不可能亲临一线作战。而盛庸就是在前线与北军打过好几次交代。不管是攻防战守,火铳火炮骑兵,他都执掌过。老臣以为,此人可以为陛下所用,为陛下培养人才

    。老臣还在北线比较好。毕竟叶沈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朱允炆听了,心中冷哼一声。

    傅友德或许是一番好意,算是将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大将推荐给朱允炆了。

    朱允炆并不是否定盛庸的才华。他对军事了解不多,盛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也不清楚。但是傅友德既然这么说了,朱允炆也就认为盛庸是大将之才。

    朱允炆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就在于,盛庸有没有才华,朱允炆拿不准。但是盛庸是谁的人。朱允炆可是一清二楚。傅友德对盛庸的栽培,那可是亲儿子也就这样了。

    傅友德在北,盛庸在南。难不成大明军队要姓傅了?

    这是朱允炆万万不能答应的。

    而今朱允炆也没有心思与傅友德多说什么了。原因很简单。朱允炆试探了几次,傅友德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军事改革这一件事情,朱允炆不想让他主导,或者说,不想全部让傅友德主导。

    这些话,朱允炆总不能直白地说出口,说岳父,未来军事改革的主导权,你必须让出来,或者必须让出来一半云云。

    这说破了。如果傅友德愿意让步,那是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如果不愿意,那就是月缺难全了。

    朱允炆心中叹息一声,说道:「盛庸朕记下了,朕这就写在屏风之上,今后必然提拔。朝廷之事,还是等等,看看各方面的意见再说吧。」

    各方面能有什么意见啊?

    自然是朱允炆主导的。
    第(2/3)页